在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,造成整個美麗小城,一夜之間全部毀滅,所幸的是人員基本全部逃出,只有部分人因當時的造成和傷殘。這也是歷嚴重的事故,造成那座美麗的城市,變成荒野城市。 但是的輻射物是有害,且容易擴撒,一旦沾上人就可能致殘,甚至是。而當時在處理這些輻射物使用的就是絲光沸石粉,靠絲光沸石粉去吸收大量的輻射物,得以慢慢恢復。2011年3月12日的“福島核事故”造成,這也是歷第二大事故,在當時輻射物被泄漏之后,福島地區的人員,撤離30公里以外,可想而知是有多大的災害性。而大量的輻射物漂流海面,在不斷的進行擴散,因此也帶來大量的海水污染。幸虧有絲光沸石粉,這個救命石頭,日本利用它吸收輻射物,后才得以控制絲光沸石粉繼續擴撒帶來的損害。

絲光沸石粉改型:稱取log 20?40目的斜發沸石,加入20%NaCl溶液100mL,用電爐煮沸,傾去渾濁液,再加入預熱鹽水100mL,電爐煮沸0. 5h,同前操作,后用蒸餾水漂洗后使沸石冷卻至室溫,完成改型。 改型后的鈉型沸石裝入φ5mmX300mm交換柱內,用蒸餾水洗滌至流出液中無Cl-。再用己知pH值的NH+4濃度的氨氮廢水以一定流速流經交換柱,至一定刻度時停止通廢水,測定容量瓶內廢水的NH+4 濃度,通過前后廢水中NH4+的濃度差,即可計算出沸石對銨離子全交換容量。改變氨氮廢水的pH值,重復上述步驟,可測得不同pH值時沸石對氨氮廢水中銨離子的全交換容量。循環試驗采用氯化鈉溶液為洗脫劑。作者在廢水pH值為5、吸附溫度為20°C、吸附速度為0.0027m/s、洗脫溫度為75℃、洗脫速度為0.08cm/s的綜合條件下,進行多組循環試驗。